简介

中华文化在现今社会中逐渐被遗忘,大专生忙于课业而忽略了文化的重要性。文艺书轩希望能够借助这平台,提倡学生对文化的认知,醒觉以及觉悟,捍卫华人文化。文艺书轩秉持着传承中华文化为大方向,让传统文化得以保留下来特此提供了教导手艺班如教中国结,中国刻纸,水墨画,中楷班或者是玩中国象棋等等,让一群有兴趣的大专生在课业之余可以集聚一起互相学习与分享彼此心得。

成立文艺书轩也是为了推广大专生热爱阅读风气。大专生可以借此媒介,提高个人知识水平。由于北大校园图书馆严重缺乏华文书籍, 北大华裔学生合力创办了文艺书轩为一个桥梁,让学生有机会自我增值与拥有更多的课外知识。所提供的书籍种类包括了政,经,文,教,还有悠闲小说,文学,哲学以及其他书类

Tuesday, March 27, 2012

借书活动

文艺书轩即日起将以网络系统方式提供借书活动。会员们若有意借书可以在表格上填妥资料然后发送给我们,借书条例一切照旧。图书负责人将在近期内把书籍名单及会员编号发送给会员们。任何询问可以联络图书负责人或电邮至文艺书轩信箱(uum_wysx2006@yahoo.com). 谢谢~


文艺书轩是个非营利组织,营运组织或所办活动不会从盈利角度出发。图书会员费只是一次性收费,用途在于添购新书及保管书籍。我们随时欢迎任何北大在籍学生寄放您的书刊,同时能让更多学生受惠并互相分享知识,达到推广校园阅读风气的目标。寄放的书籍也不会向寄放者征求寄放费用,图书负责人将为寄放书籍免费包书及保管妥当。如有兴趣寄放书籍,欢迎联络我们~

我们是~

简介:
中华文化在现今社会中逐渐被遗忘,大专生忙于课业而忽略了文化的重要性。文艺书轩希望能够借助这平台,提倡学生对文化的认知,醒觉以及觉悟,捍卫华人文化。文艺书轩秉持着传承中华文化为大方向,让传统文化得以保留下来特此提供了教导手艺班如教中国结,中国刻纸,水墨画,中楷班或者是玩中国象棋等等,让一群有兴趣的大专生在课业之余可以集聚一起互相学习与分享彼此心得。

成立文艺书轩也是为了推广大专生热爱阅读风气。大专生可以借此媒介,提高个人知识水平。由于北大校园图书馆严重缺乏华文书籍, 北大华裔学生合力创办了“文艺书轩”为一个桥梁,让学生有机会自我增值与拥有更多的课外知识。所提供的书籍种类包括了政,经,文,教,还有悠闲小说,文学,哲学以及其他书类。


历史:
北大华文学会(简称北华)常举办的活动如北营及培训课程等都需要足够的资料,以确保活动内涵的水准,因此成立了北华资讯股 (现在的文艺书轩)。直至94、95年, 第六届北华执委会正式成立后,北华资讯股被删除 。因此 ,资讯股资料搜集之角色便由新成立的行动室所取代。


第六届执委于95年4月卸任后,资料搜集之工作便由三微旧执委,也就是钟珊珊,张月芳,和温燕妮自愿挑起 。 与此同时,资料库之初步概念也逐渐成型 。当时概念的产生是基于以下两大因素 :


(一)北华因资料不足导致许多活动的不便,而影向活动内涵
(二)北华原有的书籍过于松散(所有书籍分别由不同的执委保管以致书籍无法有效的被善加利用,导致浪费资源

资料库于95年7月正式被成立,当时的库员只有以上三位旧执委。在资料库成立的初步阶段,该三位执委先整理书籍,较后便开始招收新会员,并拟出资料库的宗旨及条规 。

较后,不知何故,北华与数北大华团组织相继瓦解,资料库也随之瓦解。

直到2005年,北华重组。2006北华第十七届执委会,委派北华第十八届执委会特别执行委员陈汉维重组文艺书轩,北华第十八届委员会全力协助。2007文艺书轩邀得一群志同道合的北大生加入后,推选陈汉维为从组后第一届主席,廖建胜为署理主席。当年文艺书轩获得隆雪华堂,吉华堂,董教总,草堂门等社团的帮忙下,文艺书轩的资料库得以更新及增加。以林慧菁为首的资料小组从新编排资料库的书籍及资料。
2009至2010期间,文艺书轩也积极策划并推动传承中华文化之重任,包括了参观李俊贵老师水墨画展,在校内办手工艺品班,举办文化之旅等等。到了2011年,文艺书轩以提高组织名声及推广阅读风气为目标,透过媒体、部落格,其他网络管道或对内活动宣传组织与借书活动。文艺书轩图书库在会员们捐赠、寄放之下同时购买新书得以扩充书籍种类,使资料健全化,让北大生受惠

Thursday, March 15, 2012

捍衛中華文化 北大有個文藝書軒


人們常說,在本地國立大學裡,要找或借一本中文書籍閱讀,難如登天,圖書館裡的書籍不是英文就是馬來文,因此,別提“華裔生應該多閱讀中文書”,或提高大專生閱讀中文書的風氣。
世事無絕對,只要動一動腦筋,想一想辦法,大專院校一樣可以有中文叢書,提供給愛閱讀中文書的學生,例如在吉打州的北方大學……
新篤北方大學(簡稱北大)位于吉打州最北部,鑑于校園被叢叢森林包圍,因此被人稱為“森林大學”或“與世隔絕”的一所國立大學。
為了捍衛中華文化及鼓勵北大華裔生閱讀中文書籍,一群北大華裔生“自力更生”,于2006年成立了“文藝書軒”。
文藝書軒顧名思義,是以“藝術”和“書”為主,有書又有中華手藝。
北大“文藝書軒”現任對外組長許仁鴻表示,此出發點再簡單不過,目的是為了推廣大專生的熱愛閱讀風氣,大專生也可以借此提高個人知識水平。
由于北大校園圖書館缺乏華文書籍,北大華裔生合力創辦了“文藝書軒”,做為橋樑,讓學生有機會自我增值及擁有更多的課外知識。
文藝書軒書籍種類包括了政、經、文、教,還有悠閒小說、文學、哲學以及其他書類。
此外,“文藝書軒”也不定期教導中華手工藝品,讓一群有興趣的大專生集聚一起,互相學習與分享彼此心得,發揚中華文化和吸取精髓。
他說,“文藝書軒”均由一批大專生負責,各執委均有本身的工作崗位,一切以義務及發揚中華文化心態而貢獻,不求回報。
“華文文化逐漸被遺忘,大專生忙于課業而忽略了文化的重要。”
因此,“文藝書軒”能夠積極提倡北大生對華人文化的認知,醒覺以及覺悟,重點還是要捍衛中華文化。
 兩因素 促使成立
“文藝書軒”是北大華文學會(簡稱北華)屬下一個獨立組織,但這組織不是說要成立就成立,當年的執委意識到,再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也無法延續中華文化。因此在機緣巧合下,正式成立“文藝書軒”,讓接手的執委延續這使命和精神。
過去,北華常舉辦的活動均需要充足資料,以確保活動有內涵及水準,所以成立了北華資訊股。直到1994年及1995年, 第6屆北華執委會正式成立后,北華資訊股才正式解散。
因此,資訊股資料蒐集的角色,便由新成立的行動室所取代。第6屆執委于1995年4月卸任后,資料蒐集工作便由三位舊執委挑起重任。
同時,資料庫的初步概念也逐漸成型,這基于以下兩大因素:(一)北華因資料不足,導致許多活動的籌備出現不便,因而影響活動內涵;(二)北華原有的書籍過于鬆散,所有書籍分別由不同執委保管,無法有效善用書籍,導致浪費資源。
資料庫于1995年7月正式成立,當時的庫員只有三名舊執委。在資料庫成立的初步階段,這些執委先整理書籍,較后便開始招收新會員,並擬出資料庫的宗旨及條規。
較后,北華與數個北大華團組織不知何故相繼解散,資料庫也隨之關閉。
直到2006年,北華正式重組,在重組資料庫時,易名為“文藝書軒”。
 文藝書軒 名字正解
“文”指文章、文集、文言、文化及文明等;“藝”指才能、藝術;“文藝”則是文學和藝術的總稱,例如文藝作品;“書”是提供資料和知識;而“軒”在舊時多用為書齋、茶館或飯館名。
文藝書軒 2011/2012執委:
對內組長 :吳麗寶
對外組長 :許仁鴻
秘書 :黃秋螢
副秘書 :劉婉馨
財政 :陸佩珊
活動策劃 :胡偉豪
活動組 :楊薈潁、董馨尹、 陳信賀及陳國豪
圖書負責人:黃復民

 系統化 管理書籍
“文藝書軒”的書籍和叢書,目前總共超過200本,整個借還程序,均系統化,學生繳付會員費后,每次只能夠借兩本書,期限為一星期。
對外組長許仁鴻說,鑑于他們沒有自己的空間,可以像圖書館般每天開放給學生借閱書籍,因此,他們有自己的一套做法,由一名負責人管理這些書本,學生若要借閱,隨時可撥電負責人,並告知何時何處領取書籍。
“負責人會與對方約好時間和地點后面交。”
由于負責人也是名學生,得去上課,因此他們也無法在校園內設立固定地點,每天任由學生前來借閱書籍。
其他程序均與圖書館的系統大同小異,例如逾期未歸還會罰款,書籍遺失須賠償。
這些書籍除了是歷屆“掌托人”留下來之外,一些是學生捐獻,同時執委也會利用學生繳付的會員費購買新書。
“學生繳付會員費是一次性,直到畢業為止。”
許仁鴻說,一些學生也會把他們的書寄放在“文藝書軒”,讓學生借閱。
雖說“文藝書軒”沒有自己的“圖書館”,因此有新書上架,他們唯有借助網絡,將新書書名和照片上載到部落格或面子書。目前,只要你能說出書名,“文藝書軒”說不定也有此書籍。
“借閱中文書籍的北大華裔生還滿多,執委們感到安慰,至少共同的付出並沒有白費。”
 學手藝 放鬆心情
求學道路除了不停地戰鬥,在適當時也要放鬆自己,因為“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文藝書軒”的中華手工文藝班,在提倡中華文化之外,也讓學生偶爾放鬆自己腳步,參與手藝班。
目前,手藝班均由懂得中華手藝的同學教導,每週二下午3時30分在學生活動中心授課。
學生可以在該處學習剪綵紙和中國結等。
“目前,僅是華裔生參加,尚未有友族學生加入,不過,我們希望有朝一日,不同種族的學生一起來學習中華藝術。
“學生只要有興趣,就算不是會員都可以來參與,一切教學材料皆由文藝書軒承擔。”
他說:“為了增加成員對歷史古蹟的認識,我們不時組團到一些歷史景點深度旅遊,除了加強彼此的聯繫,也可增廣見聞。”
 做手工 賺錢買新書
“文藝書軒”當然也會面對懊惱的問題,雖說可以把會員費拿去購買新書,但會員費僅是象征式收費,無法大量採購新書。
到底從何找錢呢?許仁鴻說:“我們會配合華人佳節,製作小禮品,讓學生購買后送人,這樣一來,組織才能增加收入。”
他說,北大華裔組織向來都有這樣的習俗,每逢華人農曆新年或中秋節,成員就會製作小禮品,然后在宣傳下,一些學生會向他們訂購,送給好友。
“這樣一來,對一些同學而言,儘管佳節無法回家,但收到好友的佳節禮品,心也會覺得好溫暖。”
許仁鴻說:“這是一種美德,也是在傳承中華文化,一舉兩得。
“政府在2012年財政預算案中給中六生和大專生200令吉購書券,目前我們的執委同意每人將一半的購書券捐獻給文藝書軒,增添他們的書籍數量。”
儘管如此,他說,倘若一些組織或華團願意捐獻書籍,他們也無任歡迎。
(摘自中国报,20/2/2012)